北京高院:涉老年人民事案件在养老服务、数字
栏目:专题报道 发布时间:2025-10-31 09:49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北京高院:涉老年人民事案件在养老服务、数字消费等领域蔓延
2025年10月30日 07:06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0月29日电(荥阳)养老机构“服务缩水”却拒不退费、超龄工人因不当工伤维权苦苦挣扎、网购老年用品遭遇这些错误行为……近年来,老年人群体参与社会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影响力,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近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北京市法院涉老年人民事审判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至2025年8月,北京法院共受理涉老年人民事案件41389件,审结38287件。受理、结案数量稳步增长。 “与老年人有关的纠纷逐渐从传统的婚姻家庭、继承赡养领域扩展到养老服务、网络消费、管理理财、劳动就业等多个领域。”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金学军表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增强,特别是在新业态、数字消费、网络服务等新兴形势下,老年人权益保护面临新领域、新挑战。具体来说,在养老服务方面,养老机构ONS利用“标准条款”减少或减轻责任,“缩水服务”、不退费用等乱象增多;部分养老机构在违章建筑内提供服务,养老机构存在安全隐患;居家养老服务的护理人员培训不足、照顾不到位,导致老年人受伤的情况有所增加。在保护老年人劳动权益方面,由于超龄劳动者身体机能下降,在工作中受伤的风险更大。但由于行动受限、经济拮据,他们在事发后维权往往面临困难。在网络消费方面,互联网技术给部分成年人造成了“数字鸿沟”,涉及老年人的网络消费案例持续上升。北京互联网公司党委委员、副院长易军介绍rt,2018年9月至2025年9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共受理涉及60岁以上成年人网络消费不理解案件1009件,案件总数逐年增加。但由于老年人举证能力较弱,对平台规则和技术不熟悉,维权面临较大困难。对此,北京法院积极改变专业审判机制和程序。例如,对于赡养费、人身保护令案件,不少法院建立健全了判决后的跟踪走访和信息追踪机制。对于行动不便、身体状况不佳、无人陪伴、法律行为能力较低的老年当事人,法院及时提供司法服务协助,包括上门立案指导、巡回审理、协助联系等。法律援助。不少法院设立街道、社区法律咨询点,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对于下一步的工作重点,金学军表示,北京法院将加强对老年人的审判指导,帮助他们起草文书、澄清索赔、整理证据等。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身体不好的患病老年人。同时,增设无障碍设施,提供急救箱等适合老年人的物品,不断提升便民利民的司法服务。
(编辑:单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