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三观】打造乡村高品质生活空间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11-05 10:06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高品质乡村人居空间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通过的新表述。我们要遵循这个理念,努力建设有活力的乡村、产业乡村、美丽乡村,实现乡村从外到内、物质上、精神上的全面提升,让农民过上现代化文明生活。农村是城市建成区之外兼具生产和生活空间的区域综合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后院”。农业农村的稳步发展就像一个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的根系,为我们带来了取之不竭的营养。给中国的大树注入了生命力和活力。抖音平台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乡村短视频播放量达13.6亿条,记录了丰富多彩的农家生活,见证了乡村的蓬勃发展。与短视频一起,还有数百亿“土特产”“飞”出大山。回顾过去五年,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丰收和牲畜充足是工业复兴的标志。这是一种改变人们、塑造他们灵魂的文化复兴。村庄灯火通明,可以传递思乡之情。这就是变化——生态生活。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才能,就是人才的再生。凝聚力和结合力是组织的振兴。今天,站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活力乡村、产业乡村、美丽乡村的任务之一更加明确,就是打造高品质人居空间e 在乡村。 《村霸》、《村超》、《村晚》、《村舞》为何如此火爆?关键是要认清乡村的本质,理解乡村空间的内涵。乡村不仅是农民美好的家园,也是很多市民向往的世外桃源。它不仅具有农业生产的功能,还具有栖息地、生态保护、文化遗产等独特功能。农场的发展、建设和管理必须深入挖掘并带来乡村的独特价值。结合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和农民需求,逐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公共服务便利程度、人居环境便利程度。打造优质乡村人居空间,也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功能往往是整合和符号化的化。许多农村建筑工地既是生活空间,又是工作空间;许多步骤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很有用。比如,高效利用农业、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景区、节庆、文联、旅游等互动的辐射效应,让乡村更加有人气,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可见,优质乡村人居空间的打造,不仅让农民享受高品质生活,而且开辟了乡村消费新空间,促进城乡循环和乡村产业升级。农村是亿万人民生活和发展的场所,是组织生产、生活和生态建设的需要。在协调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口袋里没有钱,就没有生活质量。繁荣产业是解决一切农村问题的前提。发展农村产业富民,让村民的钱袋子更多,生活更加富裕。在协调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环境脏乱差,就没有生活质量。家在青山绿水之中,人们生活在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令人心旷神怡。要继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咬紧牙关解决农村厕所和周边村庄垃圾整治等问题。品质乡村人居空间的打造,离不开对乡村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在农村发展的众多因素中,人口是主要变量。人口流动情况、回乡可能性、不同人才的迁移情况,将深刻影响农业经营规模和农业经营进程。村庄布局优化。应对农村人口变化和村庄多元化新趋势,积极谋划不同类型村庄的建设思路和重点,协调准入和配置效率,推进县域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和管理,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城乡差距的众所周知的体现,也是农村必须加速补短板。近年来,农村厕所、浴盆用品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显着提高。特别是城市交通连通性空前改善,农村地区对所有人都更具吸引力。就未来的发展而言公共服务中,特别需要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探索农村养老服务、粮食救助指导支持、互助服务等适宜供给方式,探索医养结合发展模式。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都有各自的优势。要求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保留乡愁、了解未来。 (文章来源:日报作者:乔金良) (编辑:王巨鹏)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