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如何增加、降低成本”?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11-03 09:45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63.2万亿元,同比增长5.4%;我国物流总成本14.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4.0%,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物流业扩张、降低成本的背后,有哪些既创新又创新的新做法?重庆某国际物流公司与铁路部门合作推出智能仓储订舱系统,主要为新陆路走廊提供国际班列服务。通过此功能,客户不仅可以提前预订具体日期、车次、位置等信息,还可以查看整个列车运行情况等详细信息。在米2024年3月,重庆海关、港口、运输公司等单位调整思路,将货物集聚区由上海改为重庆。出口货物直接运至重庆当地口岸,并在当地完成报关、报检。这不仅节省了货物转运时间,也节省了集装箱等待船期的存储成本。同时,船舶进港快速通关还新增一个流程:“A Code Pass”。进港的外商船舶无需靠岸靠岸,即可向海关申报查验。取而代之的是,当船舶在河上时,海关会通过虚拟的“电子围栏”自动检测进港外商船舶的相关信息和数据。铁路货运也在提速。重庆鱼嘴铁路货运站为重庆特别定制铁路“笼车”倾倒汽车。分上下两层,配备专用加固工具。每节车厢可容纳7至12节车厢,一列火车可容纳约260节车厢。不仅运输效率提高了,汽车的运输量也增加了。重庆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今年前三季度,重庆汽车产量达193.08万辆,位居全国省份第三位。这些车辆大部分通过西部陆海新走廊出海。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我国各省市与东盟国家共同打造的国际陆路贸易新通道。广西钦州港是我国西部陆路新走廊的重要节点。已成为通过铁路、公路、水运等方式向中西部地区出口货物的集散地。到2024年,钦州港货物吞吐量将突破200英里1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将接近700万标箱。 2025年上半年,钦州港吞吐量将达到1.11亿吨,同比增长9.5%。货物吞吐量增长的背后,钦州港的货物装卸能力也悄然提升。2024年9月,钦州港将安装联合指挥智能控制系统,可对进出港的货物进行在线实时监管。利用“远程卫生检查”系统,海关人员借助船上专业检测设备传输的电子信息和数据,无需登船即可远程对外商船舶进行卫生防疫检查。物流效率提升的背后离不开智能化、数字化的协同管理。海关、港口、铁路等部门的信息和数据如何整合和关联? 2024年,广西某铁路公司广告运输公司与铁科院开发了内外部数据实时传递接口,与北部湾港集团实时沟通,一到两分钟解决问题。除了线上数据整合外,航运、铁路板块的货运量也被“整合”,形成“一单制”模式。某水果贸易公司每年从东南亚等地进口数千吨水果。他们利用西部陆海新通道快捷的运输条件,结合最新的生物保鲜技术,将榴莲运输的损失率从之前的近40%降低到了10%以下。今年前三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进出口702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规模创历史新高。 “中国制造”通过这个通道走向世界,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商品也沿着这个通道更加顺利地进入中国市场。近年来,四川成都一家汽车进出口公司在汽车运输中探索了大小车拼箱发运的方式,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当地铁路部门还开发了两种新型集装箱,以减少货物运输过程中的损失。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创新实践只是近五年来我国高效快捷物流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铁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和邮政快递网络。 “四纵四横两网”全国高等级航道达标率70.4%,港口规模和能力保持稳定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要持续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离不开新技术的帮助。 “十四五”期间,“人工智能+物流”催生新模式、新价值创造。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胡大建表示,要加大物流组织方式变革力度,积极推广多式联运。多式联运可以由现在的5%提高到7%~8%,铁路货运量可以由现在的9%提高到11%。国家物流枢纽申报后集结比例由目前的80%提升至90%以上。 “十四五”期间,我国物流业总收入持续扩大,五年增加约4万亿元。市场规模有望居全球前10位执行年数。在从“物流强国”向“物流强国”转型的过程中,数字化、智能化正在重塑传统物流行业的运行逻辑,成为解决行业降本增效主要命题的关键。 (央视财经)
(责任编辑:朱晓航)